6686 SPORTS【Admitwrite】从MS到PHD西北大学学姐的三个申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02 22:39:22    浏览:

[返回]

  6686 SPORTS【Admitwrite】从MS到PHD西北大学学姐的三个申请季而且科研内容也极其匮乏,虽然之前跟风做了个所谓大学生自主研究项目(据我所知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类似活动)但基本成果为零,而且跟指导老师沟通不足错失很多学习机会。

  加上当时对自己定位不明,受大神室友们的影响全部选择了TOP100以内的直博项目(其实人家一个长年专业第一,一个早早进实验室开始科研,一个英语超棒还有出国交流经历,而我是什么都占一点, 没有个人突出特色)外加后期严重拖延症(最后大概也知道自己没戏了逐渐咸鱼化),导致自己第一次DIY时全军覆没,gap。

  我因为准备时间的仓促GRE和也只在大三下学期各刷了一次,大三上学期在本地上过一阵子GRE的培训班,则是没有上课全靠自己刷模拟题(口语和作文尤其练习得少)。

  最后成绩只能说够用吧,尤其GRE的数学部分更是国人中少见的非满分,作文部分因为平时练习太少全程打字都在手抖,刚出考场时都已经开始怀疑人生生怕考了个2分那就真是要重来一次了。

  这里插一句,其实之后研究生申请时原样采用了GRE的成绩(幸好五年内成绩都有效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想到复习Verbal我就感到头大),T则是纯裸考刷了一次(假如你有英语国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话,一般来说美国的博士项目不会再要求你提交成绩,但我当时考虑选校名单时可能有一两个奇葩项目不在此列,以及旧T成绩已经过期,有备无患就重考了一次)。

  其实这里也可以看出有时倒也不必盲目追求语言成绩的高分,很多项目都是满足要求即可,重点还是看你其他条件的竞争力。

  申请是考验你的综合成绩/水平,毕竟没有人可以做到样样完美,如果你是因为自己语言成绩的不足而对申请踯躅不前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在考虑经济和时间成本之后,思考要不要重刷,同时我们要知道用不够完美的分数也可以拿到相对满意的结果,只是可能需要你私下里做更多的选校功课,来筛选那些对语言成绩没有硬性要求或要求不高的项目。

  对于还没有开始语言考试的同学们,口语()和写作(GRE和)应该是准备时的重中之重,个人感觉经过高考的试炼,大部分同学在阅读和听力方面的压力还不算大,而口语(尤其很多项目除了对总分的要求以外,还会特别注明对口语单项的要求)是提高的一大难点,作文则是需要之前大量的练习才能有很好的临场发挥。

  很多老师还是会把科研重心放在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项目上,除非你展示出非凡的科研天赋,或者抱对了研究生/博士师兄师姐的大腿,老师也不会过多给予指导,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科研训练甚至刚刚修完专业课连基本文献还不知道怎么读的小本来说,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不是反对大家进行自主研究项目,而是希望大家多多考虑自身的情况再决定,是参加项目还是选择在毕设之前就提前加入某个实验室跟师兄师姐做个小项目(对之后的毕业论文也有帮助)。

  这里注意提前进实验室不是让你去刷瓶子装枪头(本科生相对多做一些这些杂事当然也没关系啦,给师兄师姐们打打杂也可以搞好关系嘛),所以这里可能就需要你提前做一些功课了解导师和实验室,做出选择啦。

  假如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气馁,毕竟你要申请的项目也不会对本科生科研有很高期待,不可能说去看你有什么研究成果甚至论文发表(有的话当然是锦上添花!另外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这时就要看你对文书的把握,假如你可以把自己的科研经历在文书中得到很好的呈现,体现自己的科研思维就已经大大加分了!

  另外我本科当年时出国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十分常见,据我所知现在国内很多学校都有这种交流项目,我觉得这也是可以极大丰富自己科研经历和申请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陆续得到结果之后也已经大概转年三月了,于是我吸取教训,开始提前着手准备我的第二个申请季,经过评估和思考,我决定不再重刷GRE和成绩,把重点放在了选校名单的指定和文书的打磨上,这一次同时我也寻求了专业留学机构的帮助(主要就是帮助参考选校和修改文书,这两项也是个人觉得在成绩科研语言等硬条件已定之后,可以通过努力和做功课而使自己申请进步空间更大的地方)。

  由于内在不敢继续咸鱼的gap year压力和外在督促下,最后还算地度过了我的第二个申请季。

  这一次的选校名单是MS和Phd项目混申(MS项目学校排名相对靠前),最后拿到了Northwestern和另一学校的MS录取(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和手头资料的缺失我记不得全部选校名单和拿到录取的另一个学校名字了非常抱歉。

  当时也是先拿到了学校排名更靠前的Northwestern的录取,所以之后基本也没有考虑太多),对于又一次PhD项目的无一命中可能也说明了这些项目对科研经历的尤其看重。

  同时这个申请季里也是我第一次进行电话/Skype面试,个人觉得视频面试应该更有利于发挥,毕竟视觉可以辅助听觉,同时加上表情和手势的辅助,能够更好地促进交流。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跟Northwestern的老师面试时,因为对相关方面的题材比较关注,我针对一个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标注的问题跟他 “辩论” 起来了——后来入学时发现该面试老师正好还负责我们项目一门叫做Critical thinking的课程的教学,所以可能这也是他对我的一个小小考验而我正好过关了吧。

  我的第三个申请季是研究生即将毕业时,我决定继续申请博士项目,这一次最大的加强就是在科研方面,已经有了论文的发表(共同一作),另外MS实验室的导师在领域内小有名气所以推荐信也是一大助力。

  这里想说一下在你开始打算申请时就应该开始考虑推荐信老师的选择了,之后也可以多跟你选择的老师交流,这里不是要你刻意表演什么,而是假如老师对你没有任何记忆点的话推荐信可能会比较千篇一律,这些软实力都是在平时可以提前注意而加强的。

  我这一次之所以没有再重刷GRE成绩,也正因为这回有了科研经历的加持而“有恃无恐”,毕竟GRE更多考核的是你的逻辑能力,为了证明你有做好科研的基本思维而已。

  这次我的选校名单也更加精简——最后正式申请的只有六所,是综合考虑了科研兴趣,学校排名和地理位置做出的选择(可能很多同学在国内开始申请时对这一点并没有太多关注,但是在对美国各大高校的分布位置地理环境天气状态有所了解后,友情提醒可能这最终也会影响你对最后结果的选择)。

  这一次的面试,因为我身在美国,所以可以进行on site面试,这是美国Umbrella PhD项目中的一项重点(所谓Umbrella项目,就是不同于你直接跟某位教授套磁拿到offer之后就必须进入这位老师的实验室,你的申请材料是项目的admission committee共同审核,不是某一位教授可以直接拍板决定的,进入项目之后也要先进行实验室轮转(rotation)后才正式选择导师和实验室加入)。

  对于on site面试,个人觉得除了让老师了解你,也是你近距离接触学校了解学校的一个好机会,因为on site面试中的一个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对自己学校和项目的介绍。

  On site面试一般都在周五正式进行,前一天周四晚上到达后会有一个reception,这里一般就会安排对学校或项目的介绍,还可能会安排你与current student们的交流互动,周五一天一般就是高强度的连续面试,你会与自己提前挑选或项目安排的五到七名教授进行一对一面试。

  一开始可能会感觉非常紧张,但是经过一两位教授之后,你的心态也会渐渐放松,毕竟话题也越来越熟悉;

  尤其当给你安排的是你提前选中的教授时,你肯定也是针对他/她做过一些功课的,可聊的话题也更加丰富;

  假如是你不熟悉的教授或不熟悉的研究领域,一般教授也很理解,他/她会先给你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并试图提出一两个问题,重点还是展现你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是所有PhD项目最重视的特质。

  另外的一些小建议是希望你对自己的CV里列出的每一项都尽量熟悉,相对PS的长篇叙述来说,CV短短一行字可能就概括了你的一个项目;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的其中一次面试,有一位教授就问了我CV上列出的一项本科时做的研究,因为我当时的主要科研成果都在MS时期,也针对此做了很多准备,外加之前做过的实验室例会展示,海报演讲等等,这部分内容可以说已经是讲得滚瓜烂熟,然而对本科时经历就忽视了许多(也有时间相对较远的关系),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幸好我还是及时反应过来,组织语言回答上来了教授的问题,有惊无险,不过时候当然还是免不了出一身冷汗啦。

  U of M的BME项目对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在面试中我感觉他们可能更看重申请人engineering/CS方面的背景,面试的五名教授中只有一位因为我MS时期的研究与她的方向非常契合而对我表示了明确的兴趣和招收可能,所以面试结束之后自己也觉得希望不大——这里可以看出假如有小伙伴是跨专业或综合专业申请的话,应该考虑自己非专业部分的竞争力,看是不是可以提前进行加强。

  最后经过综合考虑(专业/导师/排名/地理位置),我还是选择了在Northwestern继续我的PhD项目。

  在你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假如经济条件允许,适当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还是会有很大助力的,毕竟这可以节省你的大量精力,同时帮你找准定位,补足你个人收集信息的不足,另外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文书修改也是对自己申请的一大助力。

  以上是我对个人三次申请经历的一些经验教训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面对即将到来的申请季而感到有一些迷茫的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