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李桂科:四十余载治病治心治贫 用大爱谱写奉献之歌_新华网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2-22 01:10:37    浏览:

[返回]

  6686体育李桂科:四十余载治病治心治贫 用大爱谱写奉献之歌_新华网从让人望而生畏的“麻风村”,到家喻户晓的“幸福村”,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炼铁乡山石屏村的蜕变,离不开一位在大山里坚守了四十余载的医生——李桂科。

  李桂科四十余载坚持治病治心治贫,让山石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十字精神传播实践基地”。谈及这些年的坚守,66岁的李桂科说:“我是一名医生,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十字志愿者。不管什么身份,我觉得都要敬畏生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让红十字精神根植在更多人心里6686 SPORTS。”

  山石屏疗养院是1953年建在洱源县炼铁乡黑潓江畔山坳之中的麻风病院,集中收治来自洱源和滇西片区的部分麻风病患者。当年这里没有公路、没有架桥,甚至没有通电,几乎与世隔绝。1981年4月,李桂科入职洱源县卫生防疫站,第一次来到山石屏疗养院。

  “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面对医院的病患,李桂科下定了决心。

  为更好地治愈患者,李桂科查资料、咨询治疗方案、研究病例,最终找到并引进了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在李桂科与同事的精心治疗下,1990年,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全部治愈。当时,李桂科有机会返回县城工作,但他仍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继续为康复者进行跟踪治疗。

  李桂科把康复者当作自己的亲人,继续投入对他们的生理康复、心理康复、经济康复、社会康复工作中。他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悉心帮助他们清理溃疡、理发剪指甲;为每一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

  同时,李桂科积极协调资金,带领村民修路架桥、通水通电,帮助康复人员建新房,发展种植、养殖业。

  李桂科还办起了小学,集资购买书本,请康复人员和自己一起当任老师,让21名康复人员的子女有了接受教育、走出大山的机会。时至今日,他们还时常会给李桂科打电话问候,对他们来说,“人生中第一个老师是李医生,一辈子的老师还是李医生。”

  2002年,李桂科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他不仅承担了红十字组织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班的师资工作,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世界防治麻风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向群众普及和传播麻风、艾滋病的科学防治知识。

  2013年洱源发生5.5级地震,李桂科四处奔走募捐筹资,联系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推进山石屏疗养院恢复重建,并修建了一条通向山石屏村的道路,此路被命名为“博爱路”;同年,政府拨款750万元,用于重建山石屏疗养院6686 SPORTS、修缮索道、修建蓄水池、硬化路面等。

  2013年12月,震后恢复重建结束,山石屏疗养院的康复人员全部搬进了新居。崭新的小楼,独门独户的小家,干净整洁、绿树环绕的院子,公共饭堂每天保障鱼肉蛋奶、水果和蔬菜供应,老人们床头安装呼叫铃,每天有人进行健康监测……康复人员都说:“现在的居住条件,就像住在酒店一样。”

  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洱源县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脱掉了“麻风”的帽子。

  2017年,李桂科退休了,他依然把山石屏村当成自己的家乡。除照料康复者,他还和村民一起建起了麻风历史博物馆,他坦言:“我想让村民们记住这段历史,再对照如今的新生活,更能体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义6686 SPORTS。”

  2023年1月,大理州2023年“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在山石屏村启动,走访慰问了30余户麻风康复者,正式授予山石屏村“红十字精神传播实践基地”牌匾。

  为了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山石屏村生根发芽,在李桂科的多方协调下,2023年9月,洱源县炼铁乡茄叶村红十字服务站正式成立,由山石屏村康复人员组成的山石屏小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旨在团结动员全村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志愿者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事业。

  在洱源县红十字会的支持帮助下,如今的山石屏小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已开展了多次应急救护培训、“三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培养了多名志愿讲解员,让更多的旅游团队、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走进山石屏村开展志愿服务,争取乡村振兴、康养项目落地山石屏,增强康复者及家属融入社会、发展致富的信心。

  如今,仍旧住在山石屏村的康复人员大多已年逾古稀,但生活已越来越好:逢年过节,时常会有附近村子的妇女以及红十字志愿者来陪他们拉家常,帮他们检查身体、清扫院子。李桂科心中“衣食无忧,生活有味”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