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 SPORTS虹软科技获142家机构调研:公司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基于AIG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07 04:11:02    浏览:

[返回]

  6686 SPORTS虹软科技获142家机构调研:公司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基于AIGC的智能商拍产品的开发工作完成了智能商拍摄影大模型的搭建与一系列智能商拍条件小模型的开发(附调研问答)【公告日、会议日相隔三天以上】虹软科技8月28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接受142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2023年半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研发人员情况(一)主要财务数据虹软科技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29.73%;归母净利润5,003.86万元,同比下降10.30%;归母扣非净利润4,420.40万元,同比增长147.65%。主要原因有:(1)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本期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6.09%。(2)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智能驾驶业务发展路径,加大了对关键人才的招聘力度,相应职工薪酬等相关支出增加。(3)公司本期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取得的银行理财收益和利息收入为2,799.47万元,同比增长21.33%。 (二)研发人员情况公司根据业务需求完善人才梯队结构比例,加大了对相关人才的招聘力度。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计划录用重点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岗,及时补充人才储备;引进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重点岗位业务“熟手”人才,报告期末,研发人员总数524人,同比增长14.16%,既满足了迅速扩张的业务和项目需求,也为强化团队的项目落地和交付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公司业务的开展及推进情况(一)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移动智能终端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加速自创的“智能超域融合”技术产品化,为手机拍摄提供创新性的全链路超域解决方案,现已研发了智能超域融合夜景、HDR、超分、人像解决方案。目前,“智能超域融合”创新产品系列正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上述已研发的四类解决方案均实现了量产落地并开始批量出货。 VR/MR/AR领域:在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丰富了OpenXR框架功能,如针对头显SLAM和手柄SLAM提升了定位和跟踪精度,为用户在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环境中提供更准确、稳定的体验;针对视频透视相关算法,使人眼通过头显观测到的动作和实际动作时延大幅缩短,进一步提升了佩戴者的临场感体验;改善了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技术,通过将两种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更自然和直观的交互体验。 (二)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汽车业务:公司为汽车OEM客户提供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及舱内Tahoe和舱外Westlake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 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持续迭代,在客户数量、合作深度上继续拓展。2023年1月至今,公司新增了与长城、睿蓝、极氪、吉利、合众、长安、岚图、奇瑞等车厂的多个前装量产定点项目。截至目前,分别搭载了公司DMS、OMS、Face ID6686体育、TOF手势、舱外体态识别拍照、AVM等舱内外算法的量产出货车型已有数十款,主要知名车型如理想L9,长城哈佛系列、欧拉系列、坦克系列,合众哪吒系列,长安CS75PLUS、UNI-T,长安新能源深蓝SLO3,吉利豪越L、银河L7、领克06,奇瑞星途揽月,东风岚图Free、梦想家、追光。 在舱外产品方面,公司具备3D能力的AVM产品已获得几十款车型的定点,具备夜视能力的ADAS产品、ADAS-BSD产品正在与OEM客户定点开发中。 Tahoe已经获得海外车厂的全球定点项目;Westlake完成了ACC、LCC、AEB的软件功能在该平台的部署,ACC、LCC和AEB功能进入了实车功能测试的阶段。 (三)AIGC智能商拍解决方案如今电商销售行业发展迅猛,服装和各类商品的效果展示图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部分。公司为解决传统外包商拍工作室存在成本高企6686体育、过程耗时、操作繁琐、模特缺乏、反馈延迟、复用性差等问题,利用多年积累的大量语义样本、丰富的商拍应用新样本集,建立了公司AIGC专属商拍大模型;同时结合公司的小模型,融合AI/CV/3D引擎,开发了一整套支持服装、饰配和各类商品的AIGC智能商拍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投入智能商拍产品的开发工作,完成了智能商拍摄影大模型的搭建,与一系列条件小模型的开发;并基于边缘检测、几何、深度恢复和智能分割等技术优势,将三大部分融合在一起,开发出整套解决方案的初始版本。公司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向市场推出智能商拍摄影产品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提问与回答环节

  答:2022年度,公司手机业务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原有客户手机出货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整个移动智能终端业务收入有所下降。2023年半年度(包含第一、第二季度),移动智能终端业务收入有所回升,这其中有公司管理层以及手机软件产品团队做出的很多努力。 近几年,公司在新的产品/解决方案上投入了大量人力,2023年第一季度,新的技术产品在手机厂商发布以后,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今年以来,公司加速自创的“智能超域融合(Turbo Fusion)”技术产品化,为手机拍摄提供创新性的全链路超域解决方案,现已研发智能超域融合夜景、HDR、超分、人像解决方案,目前这四类解决方案均实现了量产落地并开始批量出货。 从行业上看,虽然目前手机厂商出货量依然是下降的,但我们的客户对手机市场比去年要有信心。一直以来,计算摄影产品尤其是拍摄产品,依然是手机的核心卖点。尽管OEM厂商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背景下收缩成本,但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依然非常迫切6686体育。所以,公司能够做出一两款特别好的产品,或者一个具有技术创新的产品系列,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 后续公司还会继续加速新技术的产品化,将新技术在已出货应用的基础上延伸至公司所有与影像质量相关的解决方案,并使之覆盖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及OEM客户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在这种前提下,维持稳定是公司对未来半年手机业务的目标。

  问: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AIGC智能商拍解决方案,那么公司具体怎么来看待商拍市场/产业的空间及机会?

  答:随着电商销售行业的迅猛发展,服装和各类商品的效果展示图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部分。对于供应商和销售商来说,制作高质量的服装和各类商品的展示图是一项重要而颇具挑战的任务。公司为解决传统外包商拍工作室存在成本高企、过程耗时、操作繁琐、模特缺乏、反馈延迟、复用性差等问题,利用多年积累的大量语义样本、丰富的商拍应用新样本集,建立了公司AIGC专属商拍大模型;同时结合公司的小模型,融合AI/CV/3D引擎,开发了一整套支持服装、饰配和各类商品的AIGC智能商拍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基于AIGC的智能商拍产品的开发工作,完成了智能商拍摄影大模型的搭建与一系列智能商拍条件小模型的开发;并基于公司在和物体相关边缘检测、几何、深度恢复和智能分割等技术优势,将三大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发出整套解决方案的初始版本。 我们已与潜在客户一起在产品策划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现阶段的研发节奏基本已快到尾声,计划在今年的第三、四季度上线。

  问:高通报道称,在端侧AI图片模型离线部署手机会落地,不知道公司是否与高通有合作?这对公司业务有没有积极的影响?

  答:高通作为芯片公司,AI芯片的能力能够在端侧实施对于高通芯片产品意义是很大的。虹软作为在端侧服务客户的算法供应商,我们也希望能够在端侧落地更多的AI功能。 公司与高通在手机、汽车上都有很紧密的合作,并且我们与高通在这方面的业务、技术上诉求是非常的一致的,如有新的合作机会,我们也会同步进行。 如有新的进展,公司会以公告内容的形式告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的公告。

  答:公司在AIGC产品技术上,大致分为两种类别。第一种类别:在方上AIGC是新的选择,理论上AIGC可以提供更多的渠道,把照片HDR效果、大光圈、人像模式等做得更好。所以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虽然还是原来的功能,但它让我们的产品形成了更强的竞争力。如公司新推出的智能超域融合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它带动了公司新的营业增长。所以AIGC大模型的升级会对我们的业务有比较正面的帮助。第二种类别:是脱离拍照本身,纯粹的AIGC自动生成方面。在这方面,现在的商业模式有两类,一是以云端为主,按在云端的调用次数来收费;二是在端侧,在已经成像的基础上,做AIGC深层次编辑,编辑功能另外收费。但怎样在我们的手机客户端、终端消费者端采取合理的商务模式,目前还需要持续的探讨。

  答:与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相比,我们的智能商拍产品在商业模式上是不一样的。市场上更多的是面向C端,基于他们各自的产品与使用者合作,提供设计文本或一些有氛围感的场景。 公司的商拍产品主要提供给B端电商等,主要用于商品、模特的展示等。我们的产品优势就是能解决不可控的问题,在可控的范围下提供生成的图片,来展示服装及各类商品等。

  问:公司针对智能商拍产品客户,现在在渠道或者营销端有没有做前期的准备,具体的规划是什么?现在有明确的定价方式吗?

  答:公司可能会与一些流量比较大的平台合作(如直播平台、各品类直播主播等),同时也会与提供工具类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联合推广。 智能商拍产品定价框架公司内部已有规划,但是目前尚未对外披露。

  问:公司智能汽车舱外行泊一体的产品目前主要用于中低端车型,那下半年或者明年能看到舱外产品的落地或者定点吗?

  答:从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很难给到明确的预期。因为目前公司行泊一体产品、技术还在迭代、演进的过程当中。对于算力的优化方面本身就是我司的优势,公司目前舱外行泊一体产品针对低算力平台开发,是我们的优势项。 现在汽车行业市场对于降本有两种方案,第一是L2级别车型,为降本下压价格;第二是主机厂想让自己的汽车产品往L3/L4等级上靠近。所以在①L2、L2+级别车型的舱外前向ADAS上,我们计划先把舱外行泊一体普通版本落地,再同步配合市场降本的问题。②想靠近L3/L4级别的车厂觉得算力冗余是有所必要的,部分车厂会采用多CPU大NPU的大算力方案,原因是他们认为算力冗余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所以公司现在采用低算力方案跟进市场,但会同步搭配车厂的思路与市场定位推进产品与技术,如果车厂要求高冗余、大算力方案,我们会同步及时跟进。 如有新的进展,公司会以公告内容的形式告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的公告。

  答:公司的Tahoe产品在欧洲已有定点,因与客户签署了保密协议,目前还不便披露客户的名称与价格。

  答:公司Westlake产品目前刚产品化落地,还没有定点。预计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开始向客户推广。

  答:公司手机业务采用固定费用与计件费用两种收费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费用收入高于计件费用收入,原因是在手机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公司调整了商业策略,采用固定费用模式会有一定的优势。

  答: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算法很多都是通用的,尤其视觉是一个主要的感知方式。在计算机视觉算法上,公司本身拥有丰富的累积,目前我们更多的是进行技术侧布局。如果以后这个市场能起来,我们累积的技术可以快速的迭代及实现产品落地。相关的技术储备情况在公司年报、半年报中都有披露,请查阅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的公告。

  问:公司的智能超域融合系列已经有4个功能产品了,那整个系列剩下的产品升级节奏是怎样的?智能超域融合新技术大概能支撑公司手机业务周期多长?往后看智能超域融合是不是往视频技术方向拓展?

  答:公司的智能超域融合产品还在持续迭代中。从公司所看到的市场和产品的角度来说,搭载智能超域融合产品的新手机,都会陆续在2023年、2024年出货,所以至少能给公司手机业务带来较好的正面影响,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情况。 目前我们智能超域融合产品主要是针对图片,后续如果要往视频发展,将会与硬件的算力有一定的关系。 公司对智能超域融合产品的后续发展也有规划,但目前尚未对外发布。

  问:公司智能汽车业务二季度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是因为智能驾驶舱内产品选装率还不太高的原因吗?下半年或者往后看选装率是否会提升?提升速度能有多快?如果选装率一直不高,公司是不是要考虑转换收费模式?

  答:智能汽车舱内产品装配率不高,并不是公司智能驾驶舱内产品最大的挑战,在装配率问题上公司最大的挑战主要是国内的DMS并没有成为法规项,在没有成为法规项的情况下,车厂有成本压力时,智能驾驶舱内产品就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对象。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主要有三个应对措施:①现在已经在实施的其中一项就是商业模式上的改变。对于部分合作车厂,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把计件费用的收费方式改为固定费用的收费方式。②增加装配率较高产品的定点,如AVM这类产品受降本增效装配率影响较小,我们会扩大这类产品的推广。③加大力度推广海外车型项目,因为DMS在欧洲是法规项。

  问:智能超域融合产品会用到AIGC技术升级,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准备把大模型放在手机里或者设备端?这块公司有什么计划?

  答:公司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产品,只是目前性能还不够好。我们现在与平台都在深度的合作,虽然落地还需要时间,但这是必然的趋势。

  问:目前公司智能汽车业务重心在前装,但还有部分后装存货预计什么时候能消化完,占比是否大?Tahoe目前仅针对海外市场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关于目前公司智能汽车后装业务及收入占比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后装产品库存剩余非常少。 关于Tahoe产品,公司首先向海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①海外的芯片平台是低算力平台,相较车厂在平台的选型上使用高算力平台的情况,Tahoe并不是非常适合的产品,因为Tahoe主要是针对算力弱,且座舱的主CPU无法支撑DMS功能的老车型。②海外老车型体量较大,所有的车型短时间不能全部升级,所以在海外Tahoe的机会比较大。

  问:针对智能驾驶舱外的市场,公司以什么姿态参与,会从哪个环节发挥怎样的功效,准备选什么样的平台方或芯片方合作?

  答:公司内部在舱外产品上分两大类,一类是行泊辅助类,如AVM、APA、BSD辅助类的泊车行车功能;第二类是传统舱外前向ADAS,如L2+的ACC、LCC、AEB等功能。 如针对行泊辅助类AVM、APA、BSD等功能,与舱内是联动的。因为现在的芯片能力非常强大,如高通的芯片,完全可以支撑舱泊一体,能给车厂带来很大的降本空间。我们作为软件供应商就可以在这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针对舱外前向ADAS类,公司最终落地的核心是以软硬件设计及全??应用方案交付为主,重点是能与TI、高通、英伟达这样的平台合作。公司Westlake软硬一体的方案,本质上也是作为我们在前向ADAS相关功能产品化过程的第一步。如果我们的Westlake产品能在低算力平台把视觉方案进行产品化,那意味着我们以后与Tier1及芯片平台合作推广时有更强的说服力。

  答:公司有舱泊一体方案,包括已定点的AVM都是与舱泊一体相关的产品,主要为未来能用座舱芯片来做舱外的工作做准备。

  答:公司在MR技术上的积累是很丰富的,目前也打入了头部客户,但会受到苹果Vision Pro一定影响。 Vision Pro面世发售以来,技术效果、用户体验的市场反响较好,它让大家看到了苹果的决心,以及未来MR的市场前景。但这样造成了各大AR/MR/VR设备厂商因Vision Pro带来的影响而重新改变自身产品的设计,这样就拉长了AR/MR/VR设备厂商产品面世的时间,但从长期市场前景来看,有益于公司AR/MR/VR业务发展。 对于AR/MR/VR领域,公司目前还处于布局和观望的状态,我们认为它在未来两、三年的中短期不会给公司带来大的贡献;

搜索